Author:Gorman, M.
Title:Authority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 in th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Citation:Cataloging and Classification, 38(3/4): 11-22
Summary:
編目紀錄由三個部份組成:1.檢索點2.書目描述3.所在地。檢索點引導使用者利用紀錄,書目描述幫助使用者決定是否使用該資訊,所在地則讓使用者可以取用該資源。權威控制關注於檢索點的部份。
檢索點有兩個功能,其讓使用者找得資訊,並聚集有相同特性的資訊。後者透過字彙控制來達成此一功能(劃一提名)而權威紀錄有以下功能:1.紀錄檢索點的標準形式2.確保使用相同的檢索點來聚集所有的資訊3.提供標準的書目紀錄4.紀錄決策、來源、檢索點5.紀錄所有形式的檢索點6.紀錄既有及其他使用標準檢索點以提供編目者規範。
線上目錄的權威控制較卡片目錄的權威控制更為詳盡,其必須包含1.標準化的檢索點
2.「見」的所有形式記錄3.「參見」與其他連結的所有權威紀錄4.標準化檢索點的來源5.詳列既有以及其他使用的標準形式。
因為沒有跨國際的編目規則、分類法、標題表,編目者可能因為時地的不同,而製作出形容相同物件的完全不同的紀錄。在編目時必須考量以下資源:1.現有的國家及地區權威紀錄。2.可應用的編目規則及標題。3.要編目的文獻4.參考資源。而各個資源有其重要性,因此不能有所偏頗。
METADATA提供非圖書館人員一種較為簡便方式處理網路資源的檢索性,並且擁有不錯的準確率及回現率。而MEATADATA既不是完整的編目檢索系統,也不是全文檢索系統。其最後在任何規模的資料庫中均無法成功展現。
由OCLC研發出的DUBLIN CORE,擁有與MARC匹配的15個欄位,其擁護者認為DUBLIN CORE可以描述所有MARC內的特性,並且由於其簡單易懂的欄位,可以將編目工作交由非圖書館員處理。但忽略MARC本身詳盡描述資源的本質,而視其為無意義的反覆著錄。
MARC是一個處理書目紀錄的框架作業,書目紀錄的內容則是交由AACR2、LSCH等規則來處理。有的人認為編目只是辨認書目紀錄的元素而沒有處理書目紀錄的內容,但是書目控制最重要的是內容的分析以及控制分析過後的結果。把編目當做單純的填入工作,並認為DC可以用15個欄位取代MARC格式,其實是不智的。
DC並沒有做字彙控制,因此它會因為字詞數量的無限膨脹,造成檢索效率的低落,所以在任何規模的資料庫都是無效的。即便其資料庫規模已足夠檢索,但也比不過全文檢索的搜尋引擎。
檢索系統均由準確率及求全率來評估其效能。沒有字彙控制的搜尋引擎往往提供的是大量且不相關的資訊。必須透過檢索點控制來聚集有相同特性的資源。有權威控制的系統往往比沒有權威控制的系統好,但是權威控制既耗時又昂貴。
必須要放棄認為METADATA在資料庫中是有用的以及擴充METADATA去符合書目紀錄。而參與METADATA制定的團體機構目前的困難最主要在於沒有準則可以參考,沒有標準的資料庫只是沒意義的無限擴增。網路資源編目的問題在於1.資源的價值2.資源在編目後的保存。
UBC的計劃是文獻只在來源地編目一次,然後世界各地便可以取用該紀錄。其困難在於缺乏國際性的編目規則及權威控制。而解決方法其一為製作跨語言的檢索點編目規則,其必須要超脫文化因素而僅包含最廣層面的規則。其二為建立全球性的權威紀錄,以數字辨識作者、共同作者、劃一題名、主題。在檢索時以數字連結權威紀錄,展現所有相關的權威紀錄。全球性權威檔實現了符合編目規則以及貼近文化或語言現實的編目紀錄。
權威控制是圖書館服務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是書目結構中最基礎的部份。
Comment
本文強調的重點在於權威控制,其認為沒有字彙控制的系統沒有辦法提供使用者有效的檢索,並在文末提出了全球性權威控制的實作方法。而目前RDA的制定,即是以跨文化、語言的角度發展,正符合文中的全球性編目規則。
但是網際網路資源的編目一直以來是個爭議不休的題目,圖書館員一直在編目與不編目之間擺盪。而除了以傳統編目的角度思考著錄網路資源外,目前語意網發展,其目的也在於整理網路資源。其概念在於建立一包羅萬象的知識本體,透過索引典等詞彙控制,將所有的資源歸類於其下,並以電腦自動化的方式完成。此一觀點脫離了編目與否的問題,而將資訊的組織交由電腦完成。不過其概念也是本於字彙控制,與本文之觀點正不謀而合。
0 回應:
張貼留言
留言前請選擇身分別名稱/網址。
選匿名的話,最新回應一整排Anonymous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