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王崇德
Title:馬太效應
Citation:資訊科學原理。台北市:農資中心;民80
Topic:說明馬太效應現象
Purpose:對馬太效應有效控制
Methodology:現象分析
Finding:必須要有所控制
Summary:
馬太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概念,出自於《新約全書‧馬太褔音》25章「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它描繪了優勢和劣勢的積累過程:一經存有優勢,則這種優勢局面會不斷地加強,反之若處於劣勢,則這種不利條件也會繼續加劇。
在某一特定學科中,全部論文的半數係由該領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所撰。高產作者出現是社會選擇與調整的結果。優勢會進行累積的過程。同時弱勢也亦然。精英集團出現便是說明了馬太效應的影響。
而論文多次受引以及專著頻繁被借閱,這種被動產生的結果即為集中取向。專書的20%滿足了80%流通量。而文獻的受引因為集中取向的影響可以分析出被大量引用的核心期刊。
一般情況下,核心趨勢可能是相乘的累積,集中取向似是相加的累積
而在文章量有所限制時,每個人平均可以發表20篇文章,而此時具有高知名度或者是權威的作家可能有機會發表20篇以上的文章,此時其便奪走了其他作家可以出版的數量。此係由於馬太效應的機制,他“掠奪”了各方面都不如他的作者。
對於馬太效應有兩個假設,一為其強度與現有狀態比例關係,其二為負效應有限累積。有兩個實驗來證明此二假設,第一個單缸實驗說明了成功導致成功,失敗導致失敗。某些論文一旦得以受引,它們再次受引的概率便增大,反之在取得足夠的k次引用前,在此前不受引的概率會是很高的。第二個多缸試驗則表現出失敗不能無限累積的概念。並闡釋了核心趨勢。其例為同主題文獻在期刊上的集中行成了核心期刊,以及退稿後改投其他期刊的行為。
而應用馬太效應的面向有1.摒棄平均,突出重點,設立文獻中心,專司採購核心期刊而非齊頭式採購期刊,並透過地區的佈局,讓文獻能夠保證取得。2良性堆加,自然導向。科技人員踴躍地出席會議也是馬太效應的使然。特別是顯貴、名氣大的科學會議更令人嚮往,許多人認為出席會議是一種榮耀。
而消除馬太效應則要適度積累,防止偏頗。如諾貝爾獎得主的受引次數。另必須關注核心期刊之外的文獻。馬太效應是一種習慣勢力,因此新人新事的出現就要受到拘束。
Comment:
馬太效應是一種社會現象,並沒有嚴謹的科學考證。大抵上所謂集中以及核心的概念,都是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說明了人們一窩蜂的現象。
因為馬太效應的發生,產生了核心期刊以及核心作者,以及高頻受引論文和高頻借閱專書。此一現象,集中了資源的累積,使人可以除去浪費在過於廣泛的資源而就較核心的資訊進行研究。妥善的操作馬太效應,可以讓資源更為有效的被運用。而馬太效應必須要經過人為的控制,才不會無限制的累積,造成新生的知識受到壓迫。
由於作業需要
回覆刪除跟你引用文章
謝謝:)
請隨意
回覆刪除